AI晶片 AI數據
圖片來源 : 耐能智慧

【2分鐘看AI大事】AI模型訓練要多少數據/未來AI技術的7大挑戰

AI 趨勢新聞精選
【2020/11/12〜2020/11/18】

➡️ ➡️ 我們將在電子報提供您更深入數據處理洞察,點擊連結訂閱:https://ai-blog.flow.tw/register

5成終端裝置,2025年有AI神經網路運算能力

數位時代重點摘錄:

市調機構IDC對2020年台灣資通訊產業提出預測:未來人工智慧將會走向「端、雲共生」(Edge/Cloud AI Mutualism),2025年全球將有5成的終端裝置擁有AI神經網路運算能力,這項預測,也是耐能智慧一直昂首以待的「AI普及化」世界。

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認為,所謂AI普及化,就是將原本由大公司所定義的AI應用解放出來,讓一般設備商、甚至是個人都能成為開放平台的參與者。

現在絕大部分的 AI 晶片製造大廠,包含NVIDIA、Intel、高通在內,都針對不同使用場景推出相對應的產品,但耐能卻反其道而行,採「一片打天下」的策略,可滿足車用、安防、門鎖、掃地機器人等設備的不同需求,藉此打入消費性市場。

圖片來源 : Kneron

晶片自研的趨勢愈演愈烈,Amazon告別NVIDIA

MIT重點摘錄:

Amazon最近發表聲明稱,計劃將 Alexa 語音助手的部分計算任務轉移到自主設計的定制設計芯片 Inferentia 上,以便加速任務的執行速度,同時降低成本。此之前,整套流程都是由NVIDIA晶片驅動。

其官方介紹,AWS 雲服務是使深度學習普及到普通開發者,並以低成本提供按需付費服務的頂尖基礎架構。Inferentia 芯片經過特殊優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小樣本尺寸的吞吐量,這對於語音生成和搜索等對延遲要求很高的任務特別有用。

趨勢顯示,愈來愈多的技術公司正在嘗試擺脫對傳統芯片供應商的依賴,轉向自主設計晶片的道路。比如Apple最近推出了搭載自研中央處理器 M1 芯片的 Mac 電腦。

圖片來源 : Amazon

訓練AI模型,究竟需要多少數據?

若水AI BLOG重點摘錄:

訓練AI數據模型時,其實有三個要素,彼此互相影響。分別是:商業問題的複雜度、AI模型複雜度 (Model Complexity),以及數據複雜度 (Data Complexity)。開始AI的第一步,需要先透過POC概念驗證 (Proof of Concept) 實驗來找答案。

AI數據收集最大的挑戰,在於針對不同型態的命題,會產生不同的AI數據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的「數據流」,其中的AI數據處理和數據標註模式及流程也會有所不同。

很多人以為,AI人工智慧開發要做到很完美才行,但根據經驗只要AI開發成本符合預算、AI模型表現可接受(大約做到60-70分),而且結果有助於降低成本,就可以算是達到商業目標。反過來,即使AI模型表現非常好(高達90分),但成本卻遠超出預算,就不建議執行。

圖片來源 : Unsplash

新任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馬大康:未來AI技術將有7大挑戰

iThome重點摘錄:

今年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上,新任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馬大康,不僅分享近幾年Google在AI方面的重要進展,並歸納提出7項未來AI技術挑戰與機會,包括建立分散式學習架構、AI偵錯、容錯能力,以及零接觸AI應用新機會等。

針對重要邊緣裝置如手機等,當蒐集資料量不夠多,需要考慮到一些替代方案的可行性,例如以少量資料依然可達到與用大量資料訓練相同或更好地的AI學習結果。

另外,在分散式學習架構下,雲端AI模型必須有足夠的容錯能力,才能在遇到傳輸資料分析不完整時,減少對其學習效果的影響。

圖片來源 : iThome

換機器人被人取代!Walmart在想什麼?

科技報橘重點摘錄:

零售巨擘Walmart年初才宣布打算在美國 4,700 個商場的其中 1,000 個商場引進貨架掃描機器人,但目前已和合作五年的機器人業者 Bossa Nova Robotics 終止合約。

Covid -19 大流行期間,Walmart電子商務業務急遽增長,讓他們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類」員工在商場走道 stand by 處理商品,以滿足線上訂單,現在希望轉向好好運用這些員工來監控產品數量和位置。

這起分手事件,或許可以想成是一間企業在歷史上某個特定時刻的掙扎,而非全然是零售機器人技術的未來發展。

圖片來源 : Walmart
tsmc 台積電 張忠謀

【2分鐘看AI大事】台積電的新法寶/數據到AI有多遠

智慧醫療 雲象科技 葉肇元

【2分鐘看AI大事】新護國神山恐成醫療代工/誰將是半導體業新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