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pik

【3分鐘看AI大事】華府AI大戰略/Stanford AI報告出爐/AI落地商轉兩個前提

AI 趨勢新聞精選
【2021/3/4〜2021/3/10】

➡️ ➡️ 我們將在電子報提供您更深入數據處理洞察,點擊連結訂閱:https://ai-blog.flow.tw/register

力抗中俄夾攻 華府AI大戰略出爐

閻紀宇專欄重點摘要:

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的最終報告提出一套整合型的國家戰略,將改造政府組織、調整國家方向、號召關係最密切的盟邦與夥伴,面對競爭與衝突都由人工智慧加速推動的新年代,展開防衛與競爭。

報告中說得很清楚,無論是 AI 防衛抑或 AI 競爭,美國的頭號對手都是中國(俄羅斯其次)。中國擁有資源、商業實力、人才、創新體系、組織力與決心,期望在 10 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 AI 霸主,尤其是軍事領域。

NSCAI 報告作者主張五角大廈的核心AI(Core AI)預算應該從目前的每年 15 億美元增加至 80 億美元。在 2025 年之前建立AI戰備(AI-ready),將AI整合進入關鍵職能、現行系統、演習行動與兵棋,強化數位基礎設施、人員數位素養、AI 效能作法;同時組建跨部門的「數位部隊」(Digital Corps)與民間的「國家數位後備部隊」(National Reserve Digital Corps,NRDC)。

NSCAI 的報告多處提及台灣,主要涉及兩個層面。首先是以中國針對 2020 年台灣總統選舉大肆散播假訊息,說明AI資訊戰對民主體制與社會的衝擊,並佐證「美中 AI 競爭也是一場價值的競爭」。

其次,美國過度倚賴以台灣台積電(TSMC)為首的亞洲晶片供應鏈(另外包括南韓與新加坡),而台灣又長期遭到中國軍事威脅,因此美國有必要重建自家在半導體業的領導地位與自主態勢,彌補這個戰略弱點。


中鋼AI無人天車系統 自建自用還外銷

iThome重點摘要:

動輒數十噸重的鋼捲,就是中鋼每日例行出貨的產品,這個「沉重」的負擔,要如何來回搬運、加工、出貨?靠的就是被稱為「天車」的重型起重裝置,現在,中鋼一座位於碼頭邊的倉庫中,天車駕駛座內不見人影,這一套標榜無人操作的天車自動吊運系統,就是中鋼早在三年多前,運用多種機器學習技術打造的得意之作。

但是,原先座標為二維座標,缺乏高度座標,無法有效指示天車指揮系統執行,也無法與天車使用的三維座標互相轉換。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中鋼在高解析度的攝影機之外,加裝了一部三維掃描器,利用 AI 連結高解析影像與三維座標間的轉換,進而在二維影像上重建高度座標,完成電腦視覺技術的開發。

同時,中鋼也分析數十萬顆鋼捲入庫出貨的過程,在倉儲管理系統中,建立了鋼捲最佳化儲位預測功能,讓每一顆鋼捲能在最少吊運次數與最短吊運距離之下,送達客戶端。不只自建自用,中鋼更將這套無人天車系統外銷到中國鋼廠,2019 年就已經銷售了 12 套系統,去年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更協助客戶導入系統時,遠距為客戶調機、將系統落地。


圖片來源: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AI報告,今年說了什麼?

搜狐重點摘錄:

由 Standford 大學發起的人工智能指數(AI Index)是一個追踪 AI 動態和進展的非營利性項目,旨在全面研究 AI 行業狀況,旨在促進基於數據的 AI 廣泛交流和有效對話。

2021 AI Index 報告極大地擴展了可用數據量,並與大量外部組織合作校準數據、深化該報告與 Stanford HAI 的聯繫。在「技術表現」章節探討了 AI 初創公司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加速 COVID 相關藥物研發;「經濟」章節表明 AI 招聘和私人投資並未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嚴重影響,仍處於增長態勢。

該報告還從多個方面展示了 COVID-19 對 AI 發展的影響。例如,對 AI 領域的私人投資額呈現顯著增長,其中「藥物、癌症、分子學、藥物研發」獲得最大比例的投資——138 億美元,是 2019 年的 4.5 倍。

另外,電腦視覺在過去十年裡取得巨大進步,這主要歸功於機器學習技術(特別是深度學習)的應用。新的數據顯示,電腦視覺正在產業化:在一些最大的基準上,表現開始趨於平緩,這表明社會需要制定和商定更難的基準,以進一步獲得測試表現。

與此同時,企業正在投入越來越多的計算資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以更快的速度訓練電腦視覺系統。同時,用於已部署系統的技術(如用於分析畫面靜止的目標檢測框架)正在迅速成熟,這表明將進一步部署 AI。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AI落地商轉2前提:了解情境、掌握對的數據

若水AI BLOG重點摘要:

如何讓自駕車不只是一種想像,而是真的能落地商轉,行駛在台北街頭?Turing 的技術長李昇達表示,從技術到落地,是一段重複試錯的血淚史。最後發展出 3 個關鍵核心技術:電腦影像和現實地圖的虛實整合,動態車體控制以及邊緣運算控制。

拿 open dataset 訓練模型很快就可以有成效,但是,收集、標註數據的基本功,才是真正重要的工作。一開始模型在電腦上 demo 的成果很好,實測卻跑不動。好不容易訓練好模型安裝到硬體上,結果車子還是不會動。後來一陣摸索,才發現問題出在數據,包括到底要在車頭、車尾、車頂裝幾顆鏡頭,要用什麼樣的鏡頭、鏡頭角度怎麼喬,晴天、雨天又要怎麼調整、判讀,才能收集到完整收據。

NVIDIA 曾提出 DRIVE PI(perception infrastructure) 一詞,包含著 Data Factory 及MagLev 兩大模組,強調神經網路透過訓練變強的循環流程,首先須要數據收集和數據標註,不斷反覆訓練及測試,神經網路最終必然會達到我們要的結果,數據處理可以說是 DRIVE PI 很重要的部分。但真正在公司做好前期基礎工。

專訪台灣智駕Turing Drive技術長:了解情境需求並掌握「對的數據」,AI技術才能落地商轉

量子電腦

【3分鐘看AI大事】中美搶量子技術靠日本?/應用沒落地,恐怕花太多時間建模/AI黃金新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