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3分鐘看AI大事:街頭潮牌搶進元宇宙/4趨勢推動AI再創新/AI如何一點一滴取代工作 】

AI 趨勢新聞精選
【2021/9/16〜2021/9/22】

➡️ ➡️ 我們將在電子報提供您更深入數據處理洞察,點擊連結訂閱:https://ai-blog.flow.tw/register

即時字幕追疫情,3個月上線準確度提升17%

中央社重點摘錄:

疫情之下,全民追疫情記者會,不方便聽聲音時,即時字幕就是好幫手。「台灣人真的很愛看字幕。」陽明交大自然語言處理團隊執行長陳又碩說,台灣人理解內容時,字幕扮演要角,團隊近30名成員,研發出以台灣說話方式為主的人工智慧(AI)語音辨識系統。

在去年疫情初起,陳又碩便聯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聽障團體中華民國聲暉聯合會合作,盼提供即時字幕讓疫情訊息發布更精準。去年3月即時字幕試行,6月正式上線,準確度從最初約80%提升到近期的96%至97%。

陳又碩也提到,指揮中心記者會發言以指揮官陳時中為主,資料庫也累積大量他的用語習慣,有時口齒不清或漏字時,AI也能自動補上;此外,陳時中語末常發出「吼」的語助詞,起初字幕會忠實呈現,但後續與聽打員討論,認為會徒增混淆,就設定讓AI自動過濾。


4個趨勢,推動2~5年內AI創新

STPI重點摘錄:

2021年Gartner針對AI的Hype Cycle提出四個趨勢且正在推動近期創新。這些趨勢包括:負責任的AI;小而廣的數據方法;AI平台的運作;以及有效利用數據、模型和運算資源。

Gartner預計到2025年,70%的組織將被迫將重點從大數據轉移到小而廣數據,為分析提供更多上下文關聯,並減少AI對數據的需求。這一方法可以實現更強大的分析,並有助於獲得以360度視野來看商業問題。

Gartner的研究發現,只有一半的AI專案能夠從試點進入生產階段,而平均需要9個月時間。如AI編排和自動化平台 (AIOAP) 以及模型操作化 (ModelOps) 等創新正在實現可重複使用性、可擴展性和治理,因而加速AI的採用和成長。


圖片來源:SoftBank Robotics官網

軟銀投資全球300家企業,孫正義:智慧機器人是日本振興關鍵

日經中文網重點摘錄:

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發表線上演講,指出「日本振興的關鍵是『智慧機器人』。通過AI隨機應變自主學習的智慧機器人,將取代所有産業的勞動力」。

軟銀集團以全球的人工智慧相關獨角獸企業(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為中心,通過旗下基金,投資了約300家企業(包括尚未完成投資的43家)。軟銀集團將機器人視為重點領域之一,共投資了開發倉庫內商品配送機器人的挪威AutoStore等18家企業。孫正義表示,「從自動駕駛到手術、清潔、倉庫等,包羅各個領域,打造了最先進的『智慧機器人』企業軍團」。

2021年後,軟銀集團將子公司美國機器人開發企業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把出資比例降低到20%。過去軟銀曾開發過人形機器人「Pepper」並實現商業化,現在則加強專注於投資。


圖片來源:Roblox官網

潮牌Vans與遊戲平台Roblox 合作進軍元宇宙

數位時代重點摘錄:

 Metaverse(元宇宙、元界)近期已成為科技圈熱議話題,人們可利用各自的虛擬化身(avatar),在透過AR、VR、3D等技術創建的「集體虛擬共享空間」裡從事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舉凡工作會議、社交、觀展、看演唱會、消費等,打破時空限制。

現在不僅科技公司紛紛進軍Metaverse,其他產業如服飾業,也正躍躍欲試。美國街頭服飾品牌Vans與遊戲平台Roblox合作推出「Vans World」,這是一個以滑板為主題的虛擬世界,使用者可以在其中自由選擇喜愛的滑板與服飾鞋款,打造自己的獨特穿搭風格、與朋友一起練習滑板技巧,並在遊玩過程中獲得獨家Vans裝備。

Roblox創立於2004年,是一個類似Minecraft(當個創世神)的遊戲平台公司,在疫情期間飆速成長,僅2020年一年時間,估值成長10倍至450億美元、活躍用戶增加至接近翻倍的3,100萬人,今年3月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在Metaverse漸成顯學的趨勢下倍受看好。


AI 取代工作的時候,不是突然把一個工作消滅

科技報橘重點摘錄:

美國政府在 2016 年就已提出怎麼去拆解一個工作,然後去研究 AI 對其帶來的影響。以卡車司機為例,其實卡車司機有分非常多種,美國相關從業人員就有將近四百萬,佔美國人口很大的一個比例,所以研究 AI 對於這些工人的影響,其實是重要的。

他們將卡車司機分成六大類型,有開公車、開牽引機、操作怪手等不同的職業類別,將每個類別的從業人口數乘上 0-1 的權數,就算出一個加權人口的總數,所以他們得出,在將近四百萬的從業人口當中,有兩百萬到三百萬會受到自動化的影響。

這其實是一個全世界非常值得參考的框架,因為 AI 在取代工作的時候,不是突然把一個工作消滅,而是逐步把你的工作內容,拿走一些、拿走一些,所以才會有這個加權指數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的薪資走向兩極化當中,有的人薪資一直無法增長,甚至於逐步減少。

【3分鐘看AI大事:世界第一台腦機介面概念車問世/日本全家大開無人店解決人手不足/如何從小數據挖掘出更大價值】

【3分鐘看AI大事:用AI自我訓練,世界頂尖棋士:很痛苦!/誰能超越賈伯斯的美麗花園/遠距工作+機器人,也能為客人送漢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