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這週產業重點不能只有我看見:在元宇宙裡為何Google跑得慢?/UNESCO《人工智慧倫理建議書》少了這個重點】

AI 趨勢新聞精選
【2021/12/09〜2021/12/15】

➡️ ➡️ 我們將在電子報提供您更深入數據處理洞察,點擊連結訂閱:https://ai-blog.flow.tw/register

韓國近期將試行用AI,追蹤確診者足跡

中央社重點摘錄:

韓國近期將試行人工智慧(AI)、臉部辨識和上萬台閉路電視攝影機追蹤COVID-19確診者足跡計畫,然而此舉引發侵害隱私的疑慮。

根據市府提交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的110頁營運計畫,這套系統利用AI演算法和臉部辨識技術,分析超過1萬820台閉路電視攝影機蒐集到的畫面,追蹤確診者及和他們近距離接觸者的足跡,並且分析是否有戴口罩。

官員表示,規定說採用臉部辨識追蹤必須取得確診者同意,但即使他們不同意,系統仍然能利用他們的輪廓和身穿的衣服來追蹤他們。


圖片來源:若水國際

科技典範轉移:從AI女力談起

聯合報重點摘錄:

英業達人工智慧中心人工智慧長陳佩君,出席2021女科技人大會以「科技典範轉移:從AI女力談起」指出,當徵才時提供具有偏見的資料,AI也會跟人一樣充滿偏見。

她也說,男性也主導市場,這樣情況在AI領域也是、從業人員的性別鴻溝更大,男女比1比大約0.2,而她身為英業達AI主管已把比率從0.2拉到0.6已經有300倍的進步。

英業達用AI分析,將電力消耗從80%降至60%,換算運用相關技術能降低台灣用電量1/15。有效運用AI技術,用在對的地方能讓電力使用要有效率,按照減少消耗的情況,或許也就不用再設立更多核電廠。

延伸閱讀—
專訪英業達人工智慧中心人工智慧長陳佩君:AI技術面基本上大家都懂,難的是要如何把不同的技術兜在一起,達到商業目標。


Google為何在元宇宙的賽道裡跑輸眾家對手?

數位時代重點摘錄:

作為最早研發AR眼鏡,並在全球賣出超過1億個手機VR盒子的Google,本該是這波「元宇宙」的領頭羊,然而現實卻是無論VR還是AR,Google都是「起大早趕晚集」。不禁讓人好奇,使得Google在「元宇宙」上落後於Facebook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由於設計原因,Google眼鏡前方攝像鏡頭在拍照或者錄製視頻時沒有特殊的效果提示,這讓人們在面對一個戴Google眼鏡的用戶時,不禁會產生「這人不是在拍我吧」的疑問,這對於注重隱私和肖像權的歐美人士來說犯了大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oogle的創新,敗給了Facebook的決心。雖然此次Google Labs進行了重組,曾經負責VR部門的Clay Bavor重新掌控了實驗室的實權,但Google VR和AR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Project Starline(全息影音通話)和Area 120內部孵化器組成了實驗室的項目梯隊。


連採購高手蘋果,也解決不了的供應鏈難題

圖片來源:Unsplash

日經中文網重點摘錄:

即使是每年大量生産2億部以上iPhone、具備世界最頂尖採購能力的蘋果,今年仍在供應鏈的混亂面前遇到困難。

 拆解由2000多種零部件構成的iPhone最高端機型「13 Pro Max」進行分析後,可以明顯的看到蘋果面臨的苦惱。成為供應制約的並非運算和控制裝置等高價零部件。反而是不太受關注的低價格的周邊零部件的採購成為令蘋果頭痛的問題。

 蘋果的供貨商也受到了財務方面的打擊。承擔iPhone組裝的台灣和碩聯合科技的7~9月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6成。該公司CEO廖賜政表示,越南和馬來西亞之前幾個月的疫情,讓整個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巨大。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富士康科技集團)針對明年的前景警告稱存在不確定性。理由是全球半導體短缺等仍在持續。


UNESCO《人工智慧倫理建議書》,為何獨漏這個重點?

未來城市重點摘錄:

此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工智慧倫理建議書》,可視為全球人工智慧倫理議題之集大成;從該文件長達26頁的篇幅、涵蓋七大項主題的規模,亦能一窺此意義。

然而,檢視文件內容可發現,人工智慧倫理原則雖已有多方討論成果,多也收錄於此份文件中;但仍遺落一個重要面向——關於「科技民主」的論述。

這份文件究竟會成為「見證科技倫理論述的失敗」,抑或是「從倫理論述進展到規範建構的轉折點」,將是檢驗其歷史定位的重要判準。

【這週產業重點不能只有我看見:台灣AI人才為何供不應求?/台灣大車隊揪新創練數據】

【這週產業重點不能只有我看見:拉近跨世代數位落差,日本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