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寫 Code, AI 落地前要回答的兩個問題
圖片來源 : Unsplash

趨勢科技董事長 張明正:想 AI 創業,請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文/ 若水 Flow AI Blog 編輯團隊

【前言】
AI 要落地,怎麼做更容易成功?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先生,提出了兩個問題,幫助想發展 AI 的企業或創業者參考。

AI 要成功落地前,需要先想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條牛,打算怎麼用牠賺錢?

以下是我聽過的答案:
「牛肉麵!」
「當種牛!」
「當鬥牛!」
「把牛做成網紅,在 IG 做故事行銷、拍短片。」
「讓牛賺出場費,在公園、遊樂園收錢,很多城市小孩沒看過牛。」

(圖片來源:若水 AI 數據處理服務團隊)

怎麼用牛賺錢,100個人有100種想法,沒有對或錯,因為市場會給你回答。做生意之前,我都會建議大家要想清楚「STP」,也就是市場區隔(Segmenting)、目標選擇(Targeting)及品牌定位(Positioning)。我看過太多太多聰明的人創業、做生意,結果最後失敗了,就是差在沒把 STP (市場目標定位) 想清楚!

你要做的產品或服務,究竟在哪個領域(category)裡?回到牛的例子,做牛肉麵是開餐飲業、當鬥牛是觀光業、做牛網紅是內容產業。這些問題很小,但在開始AI專案或事業之前,一開始沒理清楚,商業模式長下去會有很多麻煩。

第二個問題:當 STP 決定了,怎麼透過槓桿點施力,最快取得小勝利?

回答這個問題前,建議你先看看,目前的AI 專業或事業落在以下組合的哪一個象限?不同的象限,組識裡要調動、配置的資源截然不同。

(圖表來源:若水 Flow)

落在第 4 象限者,客戶是新的、產品或服務涉及的領域也是新的,這時會很吃專家的domain know-how。主事者就要想如何突破這一點,可能要縮小打擊面、專注選擇,從符合企業體質的點去切入。

落在第3象限者,用新產品或新服務與既有客戶互動,比完全找不到客人在哪的好多了,但缺點也因為知道客人就在哪裡,往往會缺少驗證想法的步驟和行動。這時我會建議,一定要讓公司裡的AI 工程師到客戶現場,更能掌握問題意識。

第2象限看似保守,卻是成功率最高的。我觀察台灣企業現在對於怎麼用AI愈來愈有概念,能拿來做什麼都心理有數,但很快會發現導入AI後,對內部組織運作產生結構性衝擊。

從既有組合下手、成立 AB Test Team,比較出可行的做法,可以很快地創造小勝利,提高企業內部對AI的接受度。然後,再往象限1那邊移動,更容易成功。

這裡我要先做個階段性小結:

(圖表來源:若水 Flow)

AI成功落地的重點,不在於你的技術出招好不好,或寫了多少 code,而要先找到會讓使用者「WOW!」的點。如果你想解決兩個「WOW!」,當然選要動用資源比較少的,用已有的數據,訓練出好模型,就現有的資源創造出WOW!

不管是做案子或做生意,定位、問題意識、目標客層和所處領域一定要精準。對不對就要靠驗證(validation),嘗試問對的問題。有人會回答你,「啊,我不要買」,請別沮喪,你要「WOW!」,問問那三個人,「請問你為什麼不要買?」

AI 的計劃都很吃成本、太新、太重要,所以更要專注於策略選擇。選了A就不會有B,而且你對選A的好處、壞處要了然於心。

有願景最關鍵!要討論企業對於發展AI的願景、目標,絕對不是老闆講了算,必須要好好設計溝通的方式,把相關的經理人、工程師都找來一起討論。有些人即使到後來沒有實際參與專案,也會引以為傲,「嘿,我們公司開始做AI了!」實際執行層面,請把KPI丟了,開始迎接OKR(objective key result)。

AI落地的過程,也在推動組織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美國會贏?他們想到一種組織方式,集合 3~5 個不同領域或專業的人,有人懂如何攻擊,有人很懂謀略⋯⋯,成員們都要找心態開放,而且能快速學習、合作的人,就會變成組織裡強而有力的改變基石。

(圖表來源:若水 Flow)

推動 AI 落地,最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在定位、驗證和策略,然後才是執行,這樣會比只有很認真地做執行好。


【延伸閱讀】

1, 下一波的醫療篩檢:圖像辨識和深度學習將讓醫療篩檢自動化,甚至走向麥當勞化,造福弱勢族群。來看印度醫院如何與Google聯手打造讓社會共好的人工智慧。請看:搶救百萬失明人生,印度眼科醫院聯手 Google 打出 AI 篩檢

2, 為了標好每一張圖,這一年多來若水AI內部在組織、工作流程上做了許多實驗,得到 3 個重要的結論,或許你會想知道。請看:若水 AI 執行長陳潔如:「光 AI 還不夠,組織和流程再設計才是關鍵」

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我從 AI 創業,學會的 3 件事

180 年農機老店,要用 AI 跟雜草開戰